eplan如何生成自己的端子图 eplan引脚间距设置?

[更新]
·
·
分类:互联网
4936 阅读

eplan如何生成自己的端子图

eplan引脚间距设置?

eplan引脚间距设置?

这个距离没有特别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把触点使用图放在对应的接触器或者继电器线圈的下方即可。在一张图纸中,所有触点使用图的位置高低应一致。
如果需要改引脚间距的话,最好是在部件库中,创建新的部件。设置完引脚后,保存为窗口宏或符号宏,再绑定部件。

eplan 怎么删除自动连线?

打开设置后,选择系统管理,然后在设置里连接功能,搜索eplan然后点击自动连接即可

EPLAN2.1端子图表生成?

端子图表设置中有个合并,钩上就行了,然后在页排序中选择位置代号。

EPLANP8中,端子连接图,不显示“端子”?

在多线图中的端子上右键属性→端子→功能定义→电气工程→端子和插头→端子→带有鞍形跳线的端子,2个连接点→选中所需要的图形即可

eplan黑盒子怎么复制?

eplan不能复制粘贴设置,选择你需要的修改的设备,右键属性-显示设备标识符里直接修改成你需要的名称就好了名称是端子属性中特有的,用来填写端子号,连接点代号在几乎所有的元件属性中都存在,主要用来填写元件的引脚,比如端子的X1,X2两个接线点做好端子后如果需要调整,可以在端子导航器中,选择此端子排,右键-编辑,在弹出的框中可以调整端子前后位置,也可以按自己的要求重新刷新端子号,原理图是同步更新的哦,这样设置。

如何能快速掌握成套电气设计?

这个我感觉最有发言权了,
我之前待过一家自控成套现场调试的一家公司。
基本花了3个月不到就能快速设计出可以让成套车间流畅生产,自己能流畅FAT的自控柜。
首先,成套车间呆了20天左右,主要是看柜子如何成套,成套流程,还有就是别人的成套图纸,比如很多东西你不去车间看你根本不知道,比如每个部件的端子,在图纸上显示很有讲究;还有布局,线槽多深多宽,布局要留多少空隙部件才能接线,等等。这些都知道了才能画好图。
其次,就是呆完了就上手一款画图软件了,我是倾向钣金开孔图用普通AUTOCAD画,电气原理图用EPLAN画,EPLAN比非电气版的CAD效率那是快了不止一星半点,光一个线号CAD就要头痛半天,电气版CAD可能会效率好一点,不过电气版CAD用的时间不多,可能快捷功能没EPLAN这么好上手。
然后,最重要的是要会选型查样本,也就是要非常熟悉低压产品。
如果有项目是别人方案都设计好了,你只要查样本看部件大小,然后做布局。如果如果你自己选型的话,一般别人会提供被控设备,比如电机的功率,电压,然后根据保护要求,控制要求选择型号,设计电路;比如PLC,就可能要有一张点位表,根据点位表选PLC的CPU型号、模块功能和数量,这些都在客户允许的品牌下或者报价的品牌下进行选型;
部件大致确定好了之后,统计部件的时候,特别是小东西,千万不要忘记,比如端子号码牌,挡板,标签的支架。
钣金开孔和尺寸设计:开孔,一般是根据需要安装在盘面的部件,来进行开孔的,比如指示灯,选择开关,各种仪表,散热风扇;尺寸,是要根据现场要求,还有你内部部件布局空间是否足够,比如我现场只能350深的柜子,你就要设计350深的柜子,比如现场我只能并排放5个600宽的,那么你也要按照要求做,这个有一些技巧,比如当你现场条件不允许,但你又有感觉你柜子里要放不下了,你可以采用拼柜,双面柜(PLC柜用的比较多),增加柜内布局空间。
电路原理图具体怎么设计,这个就是看公司积累或者自己拍脑袋了,其实现在产品功能已经功能很强大了,只要基本的电路能分清楚,大学学过电气控制,基本没有什么很复杂的电路,(当然如果是新手的话,仪表的模拟量可能会让你头疼),因为很多复杂的事情都交给PLC去做了。一些功率驱动的比如变频器软起,都有使用手册,都有电路,看着画就可以了。
最后上面都考虑好了,图都画好了,还有根据自己公司的生成流程,出一些辅助生成的表格,比如总料单,每个柜子的料单,等等。很多时候会发现,很多成套用的辅料,图里面都没法表现,比如冷压头子,母排的绝缘端子,很多都会遗漏。所以基本上前期你就要陪产了,毕竟图画的不熟,如果图表示不清,或者缺料了,你都能立即反应,在第一时间查漏补缺。
最后FAT,的话一般都是按照各自公司流程走,没有什么多说的。
————————————————————————
掌握软件技能:AUTOCAD,EPLAN,PLC各家的软件(如果不会没关系,但至少要会简单的打点调试)。
硬件技能: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摇表要会用,成套接线要会接,低压产品调试至少要都会。
当然,重要的是,如上说的所有前提是:你首先要懂电,不说弱电,电气方面,你至少交直流能分清,220,380能分清,不要最后把车间给搞跳闸了。
有了这前提,低压产品不熟悉也没关系,看看样本,看看原理图也都懂了。
其实设计柜子,最后积累的就是对低压产品的熟悉程度,当你整个产品链都熟悉了,你设计的速度也就越快了,陪产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