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id生成器java
近几年热门讨论的低代码,甚至无代码,只是一个噱头吗?
近几年热门讨论的低代码,甚至无代码,只是一个噱头吗?
低代码平台在国内是近几年开始火起来的。从开发角度来说,我对这个东西是嗤之以鼻的。
近一段时间我都在研究这一类东西,原因是公司老总们被这个东西忽悠的五迷三道,不可自拔。低代码作为一个营销概念来说,极为符合老总们的理念,也就是其所谓的 快速搭建,轻松适配,看起来能缩短开发周期,节省部署维护成本,省了钱,自然合了老总的意。
但是,这些低代码平台的弱点都被巧妙的隐藏起来了。借由动态解析渲染的低代码平台注定性能不会好,固化且不成熟的表单(数据库表)设计逻辑注定对大数据量和复杂业务的支撑极为难看。可悲的是市面上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如此,加上整体架构过时,设计不成熟,使用场景受限严重。其中HW的AppCube这一类是考虑的比较多的,但是学习成本丝毫不低,而且也有他自己的相应问题。
公司购买了一个低代码平台并使用其搭建了一个项目,最终由于性能,数据量支撑,兼容性等等问题,项目上线前大量功能都重新转为自研,返工严重,研发团队也出现了不稳,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老总们才终于能够意识到了这东西有坑。
如果低代码未来还是现在这种水平,无法突破,那么,
想你的技术团队解散么,给他们买低代码平台~
想你的公司业务垮掉么,给研发买低代码平台~
想体验事倍功半么,给公司建议买低代码平台~
低代码有毒~ 粗略来说业务线核心数据规模百万级以上,并发200以上,切勿以身范险。
纯粹增删改查倒是蛮合适的,但其实编码成本也没多少。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服务治理平台难点突显,如何助力企业微服务架构落地?
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信息化之后,将企业上云和数字化提上日程。随之而来,软件架构的微服务方式重构、应用的自动化运维、容器化等强烈需求,催生出了众多的PaaS平台。
服务治理平台难点突显
同时,针对微服务,也涌现出了许多RPC框架和微服务治理平台,各个框架和平台都有各自的优势和自身独特的适应场景。
微服务除了开发期框架之外,还有需要一系列的运行期中间件支撑,如API网关、服务注册中心、统一配置中心等。
为解决微服务应用运行期治理问题,还需要有如服务监控,全链路追踪等相关方案。此外,落地还需要解决一些分布式架构带来的问题,微服务的分布式特征,如保持一致性的分布式事务、业务幂等性,全局唯一ID生成等。
为实现快速上线(持续部署等目标),还需要DevOps工具链,以及运行环境的对服务弹性,优雅上下线,灰度发布等功能的支持。最后,还需要微服务拆分,团队组织,职责划分等一系列的方法学支持。比如康威定律,两个披萨原则。
东软有个团队就是研究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