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图标logo 蜈支洲岛标志?

[更新]
·
·
分类:城市
1329 阅读

旅游图标logo

蜈支洲岛标志?

蜈支洲岛标志?

观日岩金龟探海在蜈支洲岛东南的观日岩下,有一天然形成的巨石如一只巨大的海龟,头、甲等都清晰可辨,尤值得称道的是,在整块巨石的左前方有一露出海面的条状长型岩石,当海水袭来,犹如海龟用脚在划水,动态逼真,仿佛一只巨大的海龟期望回到自己的故乡,正缓缓爬向大海,故称“金龟探海”。
情人岛情人岛,是经历了千百年潮起潮落洗礼却依然矗立、静静相望的两座大石。传说是古时人们为了纪念一对因相恋而被恼怒的龙王变成石头的痴情恋人而起名的。如今这里成为蜈支洲岛的一大景点,是青年男女耳语、听涛的好地方。观海长廊在蜈支洲岛西侧,沿海边地形修建了木质走廊和平台,可以沿着走廊观看蜈支洲岛清澈的海水,这一带因为礁石比较多,所以可以看到很多螃蟹在礁石上“行走”,如果运气好,在平台上还可以看到成群的热带鱼。

举世无双的“铜奔马”,形象被确定为旅游标志,为何从不见正面照?

铜奔马名曰马踏飞燕,从昂扬的马首,到流畅的马身,再到飞奔的三足,最后将全身的立足点着重于一足,这些都是古代匠人经过精密的计算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马飞奔的同时达到一个平衡。

哪个角度最能够体现其美与精气神?当然侧面,头胸体四肢及尾都能展现其神俊,正面看个头,肢体的奔跑气概就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了。

你看田径比赛的时候,镜头给的第一视角都是侧面照,因为在奔跑状态下,最体现速度和力量的就是侧面,而不是正面。并不是因为正面侧面的美丑,同意的请点赞,谢谢!

“铜奔马”起初是1969年西北地区一县城农民生产队在挖防空洞是挖出来的,这匹高仅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的铜马,重量足有7.15公斤,而飞马脚下的“龙雀”有人认为是燕子,有人认为是神兽但又巧妙成了整件铜塑雕像的支点,经过考古研究人员确认是东晋时期的铜制品也有说是汉王朝时代的。
“铜奔马”当时还没有这么有名。被发掘出土后,它的价值还没有被人们发现。熟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真正让它举世闻名的,是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他是“铜奔马”的伯乐。
1971年,郭沫若到西北地区访问时,参观了当地的博物馆,看到了这座“铜奔马”,他当时就觉得这马造型奇特,制作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无价之宝。便和当地的博物馆建议,希望能将这件文物送到北京去展览,并承诺,会为它大力宣传。1983年,“铜奔马”的形象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的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同时,它也是丝绸之路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之后人们大多时候称“铜奔马”为马踏飞燕。
至于题主问的为什么宣传,报纸,新闻没有另背面照和正面照,相信看过实物的朋友,一点很惊奇,因为马踏飞燕的正面,咋一看,会感觉给人一种马儿撒欢,要疯了的节奏。所以为了更好的对外形象大多数新闻媒体都是用侧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