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找一个静心的地方
苏州人生活都很精致吗?
苏州人生活都很精致吗?
谢谢邀请
——探访一座城最懂生活的那群人
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前往一座陌生的城,开启一段走心旅程时,不会屑于蜻蜓点水式的看景模式,我们渴望寻找到当地最懂生活的人,跟着他们一起畅想这座城最新潮的生活方式,体验“生活在别处”的酣畅淋漓。
“搜狐时尚·小城故事”项目就将按照“城市生活美学”的标准,以本地最懂生活的先锋人物的城市生活故事为主线,深入挖掘每一座城最新潮雅致的生活方式,为这座城打造一份优质生活美学体验报告。
2016年3月10日,“搜狐时尚·小城故事”来到苏州,拉开了城市美学探访序幕。
明星忆家乡
韩雪:只有回到苏州,才能让我真正感觉到静心
搜狐时尚的网友们,大家好!我是韩雪。此刻,我正在苏州片场跟大家打招呼。
苏州是我的家乡,我在这里出生、长大,我所有关于艺术方面的教育和喜好都是从这座城市开始的。而且,我还非常荣幸地担任了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
说起苏州啊,我最喜欢的是它慢悠悠的生活节奏,每次回到这里,我都能感觉我的心能静下来,好好享受生活、感受时间。
每次来苏州,我一定会做几件事儿:去太湖边逛一逛,来上一碗奥灶面,尝一尝时令的大闸蟹,跟朋友去听评弹,逛逛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去黄天源给朋友买一点儿苏州特产当伴手礼。我所说的这些,已经成为每一个老苏州人的习惯。
苏州给我留下了特别多的回忆,比如说留园,那是一个规模特别特别小的园林,但因为离我的小学特别近,我记得我们经常秋游春游都会重复去那个园林。但对于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小小的园林也是我心中的大世界。所以当我再次回到苏州,我一定会选择再去那个小园林逛一逛。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太湖。现在很多朋友、特别是南方的朋友,周末自驾游都会去太湖,感受一下农家乐,吃一点儿湖鲜。但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太湖在我印象中间非常的遥远,因为每次要去那儿都会非常的不容易,总是我爸爸骑着自行车,要骑一个小时才能到那儿。于是简单的爬爬山、垂钓,甚至坐在自行车后面那种自由自在的时光都成为我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到现在为止,我都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交通工具能代替坐在爸爸自行车后边那种美妙时光。
谈起苏州味道,苏州有特别特别多好吃的东西:太湖三白、大闸蟹、糕点、菱角、面条。但我想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大闸蟹,这是一个时令的季节美味,每年秋天的时候,各个地方的旅客一定会纷拥而至,就是为了尝一尝苏州的大闸蟹。有机会的话,你一定要亲自来一趟苏州,品尝一下正宗的苏州美味。
很多人都讲,苏州是东方的威尼斯,因为它是一座水城,所以别有一番韵味,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而且我觉得苏州的美在于它是一种含蓄的沉静的美。在拍戏之余,我觉得只有回到像苏州这样的城市,才会让我觉得真正的非常的静心。
到苏州有好多件的事情是一定要办的,去逛一逛苏州的园林,狮子林、拙政园、虎丘、寒山寺、留园,然后去看看苏州的古镇,同里、周庄、木渎,每一个小景都别具风味。当然,还要去逛逛苏州的太湖,在渔船上尝一尝正宗的苏州三白、尝一尝大闸蟹。你还可以去逛一逛平江路、山塘街,找一点儿老苏州的韵味,青石板路、小巧柳树,弄不好哪一家小小的餐厅推门进去,你就可以听到评弹古韵。
当然,苏州有的不仅仅是古朴,你还可以逛一逛苏州的工业园区,在金鸡湖畔走一走,这里有内地第一家诚品书店,我相信,你去逛过以后,一定会爱上这里的文化氛围。
你也可以去逛一逛由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在那里你会找到这个城市的缩影。
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希望大家有空的时候来苏州做客,逛逛苏州精巧的园林,去太湖边上走一走,感受一下湖光山色和江南的韵味,邂逅慢生活。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没准,你就会在苏州的路上碰到一个美丽的姑娘噢。
小城故事丨这位苏州作家的花园里,藏着苏式慢生活精髓
若把苏州比作一户人家,那么在外人看来,这户人家中的一房一瓦、一花一园、一茶一食、一曲一绣都堪称瑰宝。但在这户人自己心中,家里最引以为傲的并非“物产”,而是“人才”。
用数据来说话吧,明清共出了202名状元,仅苏州地区就有35名,占比17%!难怪清初苏州学者汪琬曾如此感叹:苏州土产只两样——一样是梨园子弟,另一样是状元。除状元外,这户人家还出产了灿若繁星的画家、文学家、两院院士……
是人才让这座城市拥有了独特的审美品位与生活气质。“小城故事·苏式生活美学探访”正是从与苏州文人叶正亭先生的对话拉开序幕的
叶正亭 苏州人。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姑苏一叶》《吴中秋叶》,《江南采叶》《阿兴其人》等著作。作品曾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剧一等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1个院子、8个故事,勾勒出40年的“雅居梦”
谈起苏州文人的生活,园林是绕不开的话题,那一座座私家花园里藏着多少文人墨客隐居苏州的风雅趣事。作为现代文人,叶正亭先生家中同样有一座园林。
那是一块别墅前院,这个约70平米的空间里有池、有亭、有花、有树、有竹、有石子小径若你曾去过某座苏州园林,你会发现,这座小巧园林里几乎包涵了苏州园林最重要那些元素。
“我总说我们苏州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园林情节,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座园林城市,从小,游园林就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叶老师这句话有太多实例可作支撑,比如1993年开始修建的苏州吴江静思园,占地100多亩,面积甚至超过大名鼎鼎的拙政园,其园主、苏州知名企业家陈金根先生就是在8岁那年跟着父亲去了趟拙政园,在返回吴江的路上,他就对父亲立下志向:“将来我也要造一座这样的园林。”另外一位苏州著名画家叶放先生的现代私家园林“南石皮记”曾一度引发过媒体争相报道,而叶放先生本人就是在园林里长大的。
再说回叶正亭先生,他从16岁开始就种了几十盆菊花和十几个品种的月季,那会儿他就在憧憬,将来有没有可能自己造个园林呢?梦想在2008年买新家时赠送的那块70平米的院子里生根发芽。
与其他造园家的园林相比,叶先生家的园子规模并不大,如何才能造出特色呢?“小园要用故事撑!”一位苏州园林史专家说的这句话对叶先生起到了醍醐灌顶的启发作用。
在叶先生的精心构思下,园中的池、花、木、亭都变成了有故事的生命体。
推开园子那扇木质大门,首先吸引你的是从左手边传来的潺潺水声。水是从园子粉墙中的一道缝里吐出来的,缝隙里嵌了一块绿色玻璃,这块玻璃让流水变成了齐刷刷的一整行。水滴一同落在玻璃下的假山上。水润过假山,再汇入假山下的那叶池塘,这叶池塘就是叶先生造园时构思的第一个故事:“苏州人造园一定要有水,你看苏州博物馆在那么一块寸土寸金的地段也仍旧保留了一大片水,我家园子虽小,水也是不能少的。我让工人挖了这片树叶形状的池塘,再用湖石砌边填底,我又姓叶,所以我把这个池塘命名为‘一叶池’。”
第二个故事位于进门后正对着你的那座木亭中。木亭里有一副对联,改自大才子郑板桥的名句:“日中月中有影,风中雨中有声,诗中茶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对联刻在亭中一双木板的正反两面,按说这个亭子应该叫“两双亭”,但叶先生觉得意境还不够,他又请来苏州一对著名的书法家夫妇,先生写楹联、太太写亭名,书法家夫妻将这幅墨宝赠送给叶老及其夫人,于是“两双亭”便升华成了更有人情味的“俩双亭”。
“三”来自院中鹅卵石路面上三朵桂花为一簇的石子造型,寓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来自叶先生的女儿点名要求种的一颗柿子树——在苏州话里,“柿”“四”同音。
“五”是院门口石子小径上那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
园中花材众多,最特别的当属那株绿牡丹,一来牡丹花开吉祥富贵,二来在苏州话中,“绿”“六”同音,这株绿牡丹便是园子里的第六个故事。
造园时,叶先生在园子一角种了七棵金镶玉竹,体现出文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尚节操。这也是园子的第七个故事。
院子后面有一条小路,石子路面上铺了“八仙过海”用的八个宝物,这“暗八仙”便是园子的第八个故事。
中国人以“九”为大,叶先生把故事暂写到“八”,是想鼓励自己再接再厉。
若只用肉眼看,只需十分钟,你就能把这园子里的花草树木看得仔仔细细。但听完叶先生的造园故事后再用心去看,你会发现,因为有了主人的良苦用心,那每一滴流水、每一颗石子、每一片花瓣都是鲜活又生动的。
而这种对“雅”孜孜不倦的追寻精神正是苏州文人最让人尊敬之处。
苏州人的精致已融入吃喝玩乐的生活日常
如果说园林体现的是叶正亭先生为代表的苏州文人对于“雅致”孜孜不倦的追寻,那么,当走进叶先生的家中,你又会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精致”。
走进大门便是会客厅。厅中是全套中式实木家具,茶几上摆着乌木茶具,一落座,便接到了叶先生早就泡好的洞庭碧螺春——饮茶,便是苏州人的生活日常之一。
边品茶边环顾四周,地面上是两大盆修剪得当的绿植,书桌上摆着一叠叠的书,每叠书都有假山、盆景作伴,茶几旁的小圆桌上摆着叶先生家的家花——兰花。
最吸引我的是沙发后面雕花案几上的那两瓶插花——一瓶是腊梅,每根枝桠上都系着红绳,另一株是银柳,枝条上挂着三俩葫芦。进屋后与叶先生的对话是从这两株插花开始的。
2 “这周买捧玫瑰放进花瓶,下周再把玫瑰换成百合,很多人觉得这就叫“插花”,但叶先生这样的老苏州人会更加讲究,“我们叫‘清供’,就是去自家花园里剪一根竹子、采一朵花,会想好插成哪种造型、选什么样的瓶、用哪种摆件搭配。比如过年的时候,老苏州人都会喜欢插一瓶天竺腊梅,腊梅花金黄,天竺子通红,还会在花瓶下放一盆水仙,让通红的天竺子垂下来一点,好像它在与水仙对话,形成‘天竺问腊梅’的意境。”
在叶先生看来,苏州人之所以活得精致诗意,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愿意花时间去琢磨生活,“同样一件事情,苏州人可能会想得更深一点、做得更细一些。”
叶先生用了一道地道苏州美食来诠释苏州人的精致:“同样是一盆虾仁,碧螺春上市时,我们选几个嫩茶芽放在虾仁上,这叫‘碧螺虾仁’;梅花盛开时,采几朵梅花花瓣放在虾仁里,这叫‘梅花虾仁’;到了出枇杷的季节,我们采几个枇杷果子,把枇杷与虾仁放一起,这叫‘枇杷虾仁’。作家陆文夫先生在著作《美食家》里还写过这样的细节——端到你面前的是个番茄,当把番茄盖打开,哇,里面装着虾仁!酸酸的番茄汁流到虾仁里,味道更加鲜美。这就是苏州人的生活,它不是让你拼命吃饱就好,而是让你在品尝这道菜的同时,还能走进厨师给你营造的那个富有诗意的情境中。”
苏州人风花雪月的背后是挑灯夜战的辛勤
叶先生今年将满60岁,认识他之前,我以为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给花园浇浇水、剪剪枝,坐在亭子里看花、品茶、赏曲、晒太阳。但认识他之后,才发现他如此繁忙,“退休之后事情更多了,有很多会要开、很多书想写、很多研究才刚刚开头。时间真像歌里唱的那样‘匆匆如流水’,要分外珍惜才行。每天哪怕忙到再晚,我都会抱盆花放在书桌上,让花儿陪着我写作到深夜。”
2 叶先生的忙碌不禁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在诗意的苏州,苏州人的生活到底是闲适的还是忙碌的?
对此,叶先生是这样看的:“很多人都觉得苏州人生活悠闲,每天过得都风花雪月,但其实,风花雪月的背后,我们都在暗自用工。苏州古代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状元、宰相?因为苏州人爱读书;苏州为什么能出那么多书法家、画家?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写啊画啊,在不停地提升技能。很多苏州人都在练毛笔字,包括我自己每天都会练毛笔字。我们练字并非要成为书法家,而是我们知道要想提高生活品位需要有一手好字作为基础——这就是苏州人,我们都在认真地、有要求地生活着。”
对叶先生的探访让我们触摸到了“苏式慢生活”的精髓——苏州人的“慢”并非节奏慢或者过得闲散,他们“慢”体现的是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苏州人爱读书,这铸就了他们的好品位;在好品位的支撑下,他们做任何事都渴求挖掘事物背后的内涵与文化,这让苏州人的生活充满了趣味、风雅;在具体到做每一件事上,苏州人又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并肯于钻研,所以才能孜孜不断地将生活打磨得越发精细。
附:
叶正亭:苏州园林的正确欣赏方式
因为时间关系,外地人观赏苏州园林,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冬天去看了一座夏天的园子,在夏天去看了一座冬天的园子。
为什么说苏州园林分季节呢?因为苏州园林是私家花园,每座园林都经历过很多主人,每位主人都有自己的情怀、爱好和故事,这些构成了园主在选择园林主花上各有千秋,所以每座苏州园林都有自己的“家花”。
比如走近大名鼎鼎的拙政园,会发现园子里有很大的水面,这说明荷花是拙政园的家花。拙政园里很多建筑都是专门设计用来赏荷、闻荷的,“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方山”说的就是拙政园中部池中小岛上“荷风四面亭”的赏荷场景。
“所以苏州人比外地人幸福在哪儿呢?我们可以在一个园子家花最繁盛的时候去欣赏她——春节前后,我们去狮子林看劈梅;一个礼拜后,沧浪亭的兰花开了;谷雨三朝看牡丹,留园200多株牡丹看过后,网师园的芍药接着盛开;夏天赏荷,当然要去拙政园……花期短暂,只有生活在苏州的人才能在非常精准地赶去欣赏。”
另外,很多苏州园林都是高手做的,里面学问很多。比如拙政园,就是吴中四才子、书法家、画家文征明担任的首席设计师。
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因为它曾经属于三个主人。
东园比较舒朗、诗意,体现的是田园风光。
中园最精采。第一,它有“借景”的概念。走近中园,越过水面你能看到一座高耸的宝塔,拙政园里并没有塔,塔在火车站那边,拙政园造园时把这个塔“借”了过来,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景致。
中园右手边有一个亭子叫“梧竹幽居亭”,站在这个亭子里能看到四季景色。这是因为文征明先生是位画家,“梧竹幽居亭”的四个圆形洞门在他眼里就是四幅画,他运用圆洞外的建筑、花木构建出了春夏秋冬。
亭子南面是一堵白墙和一棵歪脖子老树,歪歪斜斜,上面撒满岁月伤感,让你想起“前明月光,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秋天的味道。
亭子西面是荷花与翠柳,代表着夏景。哪怕到了冬天,荷花没有了,看到水,也依然有夏的感觉的。
亭子北面是青青翠竹,代表着莺歌燕舞的春天。
亭子东面是一堵白墙,望出去是一串红灯笼,那是过年的感觉。
再进入西花园。西花园里有个非常经典的建筑,它的大堂中间有六扇花窗,花窗既阻隔了空间又沟通了空间——前面看夏景的叫“卅六鸳鸯馆”,夏天可以透过白蓝间隔的玻璃赏荷;反面叫“十八曼陀罗花馆”,这个馆玻璃外面种着各种各样的山茶花,是看春景的好地方。
同时注意“卅六鸳鸯馆”的顶,呈拱形,声音能在顶上形成“余音绕梁”和扩音的效果,原来啊,拙政园的鸳鸯厅还是一个唱昆曲的地方呢!
所以,来苏州园林参观前,最好先读一些资料,好做功课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到其中奥义。
心里杂念太多怎么办?
心中杂念过多源于凡事求全,求满,求多,也是贪欲过多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人有爱欲,人还有贪欲,包括贪财、贪虚名、贪美色,等等,但并不是世间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于是就有了求不得之苦。求不得就有失落感,要么就悔恨曾经没有足够努力,心理失衡,要么就是看到别人得到了产生强烈的嫉妒,这种情绪毒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不是伤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就是伤害了别人。就算想要的东西一时得到了,但是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越是获得的多,新的欲望产生得也就越快,循环往复,所受的苦也就没有止息。
贪欲就像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不能满足。贪欲又如同一把干草,点火之后,拿着这支火把逆风而行,火就会愈烧愈大,很快就会烧到手心,若不放手便会烧到手腕,再不放开就会祸及自身。所以人要学会看淡、舍弃,保持一份淡泊。淡泊,就是要人们超脱红尘的诱惑、世俗的困扰,平淡地看待世间一人一事,豁达地面对人们的一得一失。如果说贪欲是抓住别人的手,那么淡泊则是守住自己的心。淡泊使人心平如镜,纵使万物入境,心依然不染尘埃。
其实,活得简单一点,心里负荷就会减轻一些。眼前的繁华美景,不过过往云烟。与其辛苦地追名逐利,不如放下心头的贪欲,任世界物转星移,沧海桑田,做一个安贫乐道、淡泊明志的人。这样心胸自然开阔,生活也会快乐很多。
总之,一个人得到多少,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怎么想。你一定不是世界上最痛苦、最贫穷、最生不逢时的那个,也不是最快乐、最富有、最幸运的那个,但如果放大痛苦,人生也就痛苦,若放大快乐,人生也就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