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嗅觉器官位置
蜜蜂有几根触须?
蜜蜂有几根触须?
蜜蜂有1对触须,触须的位置位于两复眼之间的触角窝内,是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
触角是蜜蜂的主要感觉器官,在鞭节上着生有感觉刺、感觉毛和感觉板,对物体的气味和蜜源的方位都可以感觉出来,所以蜜蜂能迅速发现蜜源和识别其他物体。
蜜蜂是怎样知道哪里有花蜜的?
春天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蜜蜂飞来飞去的采蜜,蜜蜂是怎样知道哪里有花,哪里有蜜的呢?
蜜蜂有长长的触角和口须,这就是它们的嗅觉器官。当它们嗅到空气中的花香时,便可顺着香味找到鲜化盛开的地方。
寻找蜜源的工作是蜂群中的工蜂负责的,找到“蜜源”后,它们就吸点花蜜,带一些花粉飞回来,到家后再用各种不同的舞蹈方式告诉其他蜜蜂“蜜源”的地方。然后在它的带领下一起去采蜜。
蜜蜂是怎么识别自己“家门”的?
蜜蜂是自己怎么识别自己的家门的?蜜蜂作为小小的昆虫,能够出巢飞行后,准确的回到自己的蜂巢,确实是十分神奇的。多年以来,生物学家对蜜蜂进行不断的研究,探讨蜜蜂行为的秘密,对蜜蜂怎样识别自己的家门,也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幼蜂出巢试飞,会对自己的蜂巢进行定位虫蛹在蜂巢里不能活动,幼蜂没有发育完成时也不会出巢飞行,没有出巢飞行的蜜蜂就对自己的蜂巢不需要有识别的能力。幼蜂出房12~15天以后发育成熟,就会选择晴好的天气出巢试飞。幼蜂试飞不仅是锻炼飞行能力,还要对自己的蜂巢进行定位。
幼蜂出巢试飞时会召唤蜂巢里相似日龄的幼蜂一起出巢试飞,在适宜出巢飞行的气候条件下,在14:00~16:00左右进行。气温低时出巢试飞的时间早,气温高时就会在下午凉爽点的时候。蜂王在发育完成后也要出巢试飞的,也必须要认定自己的蜂巢。试飞时的幼蜂会根据蜂巢周围的标识,与太阳位置的角度确定蜂巢位置。蜜蜂的生物钟本能能计算出太阳的位置及与蜂巢的角度,即使云遮住太阳,也能够察觉到太阳的位置,从而对蜂巢位置有准确的判断。
试飞完成后的幼蜂就会把蜂巢的位置刻在记忆里,如果不是自然分蜂,终身都不会忘记。
蜜蜂有自己的定向和导航功能试飞完成的工蜂对自己的风潮进行了定位,导航系统也已发育完成,就可以开始出巢采集的工作。生物的本能使蜜蜂有很强的方向感和导航功能,利用太阳,利用地磁性,利用标志物,在不同的自然变化下都能找到自己的蜂巢。
蜜蜂可以用太阳来定向,蜜蜂的眼睛能敏锐地感受到穿透云层的紫外线。这样哪怕在阴云密布的天气条件下,也能够知道太阳的位置。还能够不能知道不同时候太阳的不同位置,算出太阳与蜂巢的角度。这样就能利用太阳找到蜂巢的方向,找到飞回蜂巢的路。
还可以利用地磁极性导航,可以检测和定向地球的磁场,能探测到很微弱的磁场变化,进而确定蜂巢位置。工蜂对磁场的分辨能力比雄蜂和蜂王都强,这样就使出巢采集的工蜂能够顺利的归巢,在阴雨天夜晚时也能够归巢。
试飞完成的蜜蜂对自己的蜂巢位置已经有了准确的记忆,然后根据太阳,地磁线来找到方向及自己蜂巢的位置。飞到蜂巢附近的蜜蜂,再根据蜂箱附近的标志物就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蜂巢了。
蜜蜂也有导航失灵,迷巢的现象发生。蜜蜂的记忆力虽然很深刻,定向导航功能虽然很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有失灵的时候。由于蜂种的不同,识别蜂巢的能力也会有差异。在某些情况下,蜜蜂也有导航失灵,进错巢门的情况发生。
太阳和地磁线能使蜜蜂找到蜂巢的大概位置,但还不能精确到巢门口。飞到蜂巢附近以后,蜜蜂还得通过蜂巢周围的标志物找到准确的巢门,蜂箱周围的标志物能使蜜蜂更精准地回到蜂巢。如果蜂箱密集成排摆放,蜂箱外观相似,又没有明显的标志物,蜜蜂也难以准确的找到自己的蜂巢,会发生迷巢现象,进入旁边的蜂群。
在蜜源不足时,误入其他蜂群工蜂会被打死,特别是中蜂,哪怕在蜜源期也会打死误入的工蜂。蜂王在交尾归巢时,如果进入其他蜂群就更会被打死了。所以在蜂箱摆放时要防止迷巢现象出现,蜂箱尽可能的错落摆放,蜂巢门口要有标志物或者涂上不同的醒目颜色。这样就便于蜜蜂记住蜂巢,准确归巢了。
所以明白了吗?蜜蜂的本能让蜜蜂在试飞时对蜂巢进行准确定位,蜜蜂能利用太阳和地磁线找到方向进行导航,还可以利用蜂巢附近的标志物找到蜂巢准确的位置,这样就能够顺利的识别自己的家门。虽然蜜蜂也有迷巢的时候,但那是因为蜂箱成排摆列,巢门口没有标志物造成的。养蜂人只要注意蜂箱的摆放,让巢门口有标志物或者醒目的颜色,蜜蜂就能顺利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