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早上浇水好还是傍晚浇水好 问题:西葫芦对生长条件和环境有什么要求?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1173 阅读

西葫芦早上浇水好还是傍晚浇水好

问题:西葫芦对生长条件和环境有什么要求?

问题:西葫芦对生长条件和环境有什么要求?

那么我就说说我的看法!
西葫芦的生长特性
1、西葫芦根系发达,主要根群深度为10-30厘米,侧根主要以水平生长为主,分布范围为120-210厘米,吸水吸肥能力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就是种植在旱地或贫瘠的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获得高产。但是根系再生能力弱,育苗移栽需要进行根系保护。
2、西葫芦茎中空,质地硬,生有刺毛,分为蔓性和矮生两种,蔓性品种节间长,蔓长可达1-4米;矮性品种节间短,蔓长仅达50厘米左右。大棚栽培多采用矮生品种。矮生品种分枝性弱,节间短缩,但在温度高、湿度大时也易伸长,形成徒长蔓。
3、西葫芦叶片较大、五裂,裂刻深浅随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叶片和叶柄有较硬的刺毛,叶柄中空,无托叶。叶腋间着生雌雄花、侧枝及卷须。大棚栽培一般先择叶片小,裂刻深,叶柄较短的品种
4、西葫芦花为雌雄同株异花,在低夜温、日照时数较短,碳素水平较高、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有利于雌花形成,反之则雄花较多;用乙烯利处理也有利于形成雌花
5、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多数地区以长筒绿色带深绿色条纹的花皮西葫芦深受消费者欢迎。果实形成一般要在受精后,单性结实性差,大棚温室生产一般进行人工授粉。
西葫芦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西葫芦属喜温蔬菜,但对温度有较强
的适应能力。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5~30℃,11℃以下的低温和40℃以上的高温,生长停止;32℃以上高温,花器官不能正常发育。长期高温,易发生病毒病。西葫芦不耐霜冻,0℃即会致死。
经低温炼苗后的西葫芦幼苗,在早期定植成活时,能耐短时期的0℃低温,同一般的瓜类相比,西葫芦忍受低温能力较强。
2、光照:西葫芦属短日照作物,幼苗时期的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对西葫芦雌花出现早晚及雌花数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早春栽培中可早育苗,促早瓜。西葫芦在光照充足条件下生长良好,茎秆粗壮,叶片肥厚,但在高温、高湿、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常引起徒长,植株衰弱,节间拉长,叶片薄,易感病,影响坐瓜。西葫芦对强光的适应力强,在其他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对弱光也有一定的耐受力。
3、土壤
西葫芦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砂壤土和粘壤土均能正常生长,但在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pH5.5-6.8)砂质土壤生长最好。西葫芦根系发达,侧根数多,生长快,吸收能力强,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的耕层土壤中,由于一般耕作层较浅,蓄水蓄肥能力有限,往往容易干燥、脱肥,加之西葫芦茎叶繁茂,叶片大,蒸腾作用强,因此生产上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4、水分:西葫芦原产于热带干旱地区,具有发达的根系,抗旱能力很强,但由于其叶片大,蒸腾强,又需要大量的水分,生育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开花期要降低空气湿度,防止授粉不良造成落花、落果。结果期果实生长旺盛,需水较多,应适当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50%-60%,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易引起徒长。在大棚栽培时经常因土壤湿度过大,造成徒长,影响坐瓜。
5、需肥:
西葫芦对土壤养分的需求量大,若栽培地过于贫瘠,应施入大量的肥料,才能获得满意的产量。由于西葫芦结瓜集中,生长前期应着重氮素肥料的施用,以促进植株的生长。生产上应多施有机肥作基肥。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和观点,如有不足下方评论!

西葫芦移栽要注意这7点?

1.经30-35天的苗期管理,培育出具3-4片真叶的幼苗,可进行定植。
2.西葫芦定植前先要施足基肥。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5000公斤,也可施用马粪、羊粪等。
3.整好地后,起成60-65厘米距离的垄,按株距40-50厘米刨埯,每亩定植2000-2500株。也可做成1.3米宽的平畦,每畦种植两行。
4.西葫芦栽苗时坐水栽,待水渗下后,封埯并扶正瓜秧。
5.西葫芦定植安全期地温13℃以上,夜间气温不低于10℃。
6.缓苗后应追肥(施用饼肥150-200公斤,或50-60公斤三元复合肥),并浇“催秧水”,但因地温较低,不宜浇水过多。此后应及时中耕松土,不施水肥,待个瓜长到10-12厘米后再浇水。西葫芦结瓜后一般5-7天浇水一次,以保持表土湿润为度,雨季则需排水。
7.结瓜期顺水追肥,一般追肥2-3次为宜。每次施用粪稀1000-1500公斤/亩,或碳酸铵10-15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