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逃跑的最佳方法 动物如何防止别的动物从后面偷袭?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3886 阅读

防止逃跑的最佳方法

动物如何防止别的动物从后面偷袭?

动物如何防止别的动物从后面偷袭?

对于多数昆虫和节肢动物而言,它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人家有至少一对复眼,有些节肢动物的复眼不止鼓出头部,还长在长长的眼柄上,视野360度全覆盖,看得明明白白。
图:皮皮虾的复眼。
脊椎动物中,鱼类拥有最为广阔的视野,多数鱼类可以做到360度观察无死角——毕竟没有脖子,不会转头。陆地脊椎动物就不一样了,除变色龙外,很难找到视野没有盲区的动物。所以陆生脊椎动物需要时刻注意身后的危险。
幸亏咱有脖子。从两栖动物开始,脖子便成了陆地脊椎动物的标配,因为我们没法再如鱼类在水里那样一摆尾巴轻松转身了。灵活的脖子是动物弥补视野盲区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使动物无需移动身体便能向后观察。
图:蓦然回首。
但对食草动物来说,频繁转动头部非常不利于隐蔽,于是它们的双眼渐渐向着头部两侧演化,以放弃一部分立体视觉为代价,换取了极其宽广的视野范围。比如马,它们有350多度的视野范围,但只有正面一小部分是立体的双眼视觉。所以马发现异动后,需要转头朝向目标物,才能判断出来自己与目标的距离。
图:马的视野。
捕食者需要敏锐而专注,需要结合猎物的距离和敌我速度来决定是否发动攻击。如此,双眼立体视觉就成了捕猎者的标配,猎手的眼睛都是朝向前方的。比如咱们人类,视野范围只有不到200度(真正有效的更少)。
看不见后面时咋办?动用其他感官。即便危险来自于天上的猛禽,它们也很难做到完全悄无声息。哺乳动物呆着不动甚至在睡眠时,它们的耳朵也会转来转去,搜索异常的声音。除听觉外,嗅觉也是重要的预警手段。如果风向合适,猎手身上的气味便会早早地引起猎物的警觉。
群体的帮助很有用,如果能“掌握几门外语”就更完美了。被捕食者大多喜欢群居,几十双眼睛盯着四面八方,天上地下,猎手很难隐蔽接近。但若是在密林里,群体警戒可能也会失效,这时,是死是活就得看“外语”水平如何了。
比如森林偷袭王——老虎。它们最厌恶、避之唯恐不及的动物竟然是小小的山雀。老虎伪装匍匐接近一群鹿,鹿群毫无察觉,但树梢上的山雀(等)却可以将老虎的行踪尽收眼底。然后它们会用不同的叫声组合在一起,向同伴描述威胁的种类、方向和距离。巧妙的是,鹿能听懂鸟类发布的警报,及时逃离危险区域。有人会说“不是听懂,而是鸟一叫鹿就跑”,还真不是,因为鸟的警报可能来自四面八方,但收到警报的鹿总是会朝着远离老虎的方向跑。
图:这分明是为难我胖虎!
知识改变命运啊。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农村水泥塘里养了一些泥鳅鳝鱼,一场大雨下来跑了一半儿,有什么办法防止它们逃跑呢?

我以一个没有养过泥鳅的养殖户提点建议,泥鳅因为水漫而逃跑,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你没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养殖池塘的下方一定要留一个空池塘,以防东窗事发,施工的标准和养殖池标准相同。第二,你要时时关注天气预报,及时降低池塘的水位。还有就是高密度的网墙要是时时检查,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