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现状与未来
十大最强机器人排行榜?
十大最强机器人排行榜?
TOP.1、优必选UBTECH智能机器人
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领先者,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究与开发的前沿科技企业。
TOP.2、能力风暴Abilix智能机器人
专注于伙伴机器人新产业的创造,教育机器人产业开创者,国内教育机器人领域领先者。能力风暴创立于1996年,是教育机器人的全球发明者。
TOP.3、小忆机器人
小忆,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智能生态链产品,专注于家用智能机器人领域研发生产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
TOP.4、爱乐优CANBOT智能机器人
爱乐优CANBOT,产品定位于0-12婴幼童,国内较早从事具备中文AI心智发育型亲子机器人研发的企业。
TOP.5、ROOBO智能机器人
ROOBO,面向全球的智能硬件孵化与发行平台,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操作系统。
TOP.6、寒武纪智能机器人
国内首批专注于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集智能机器人研发和营销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TOP.7、海尔ubot智能机器人
家电十大品牌,创立于1984年,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转型为真正的互联网企业,以生产冰箱起步的家用电器企业集团。
TOP.8、Gowild公子小白智能机器人
Gowild公子小白,国内知名家庭智能机器人品牌,其推出的公子小白情感社交机器人颇受欢迎。
TOP.9、小鱼在家智能机器人
小鱼在家,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领域知名品牌,致力于研发互联网硬件和智能家电的创新型公司。
TOP.10、巴巴腾babateng智能机器人
专注于儿童智能产品领域,致力于互联网 产品/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和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与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旗下拥有“巴巴腾”、“华影”两大品牌。
机器人领域未来有什么技术展望?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昊海楼内,一个“萌物”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它身长约半米,周身“皮肤”白皙,有一双深邃的“大眼”,四只健壮的“小脚”。看起来萌萌的它却能量非凡,能在三四分钟内到达海底100米,并能以每秒2米的速度在深海“飞翔”,还能调皮地翻跟头。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控制它的方向、速度和视角,享受属于自己的深海之旅。它便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智能水下无人机——“白鲨”。这台深海“专机”将在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领域打开怎样的新局面?
将需求语言转化为研发语言
做水下无人机的念头,让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魏建仓“心痒”了很多年。“海洋触手可及却又非常神秘。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既来自国防、工程、测绘、搜寻等‘硬需求’,也来自一览海底的好奇心甚至渴望,绝对是刚需。”魏建仓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国外水下无人机研发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国防和石油勘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主要用于国家科研项目。
“由于在特殊范围内使用,早期的水下无人机都是不计成本,十分‘高大上’,限制了民用拓展。像水下滑翔机等设备一直处于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中,甚至一个部件都不卖给我国。我们的目标就是自主研发更智能、更接地气的水下机器人,满足更多人多样化的需求。”2013年,按捺不住创业冲动的魏建仓创办了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与一拨志同道合的博士兄弟们开始攻关智能水下无人机。
魏建仓说:“做水下无人机的难点主要在于设备水下定位、精确控制等。另外,设备出了故障可能就在水下消失了,做试验的成本很高,经验积累的难度大、速度慢,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尤为艰难。”
“将需求语言转化为研发语言。”这是魏建仓团队坚守的创新逻辑。“我们所有的技术突破都是面向应用,所有的设计都来自市场需求。”这种内驱力让他们做出了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水下滑翔机、缆控水下机器人。在此基础上,他们接连攻克全固态推进系统、九轴全姿态平衡运动系统、电机在低转速下的闭环控制、多用途挂载系统等难题,申请了1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创造出了“白鲨”系列水下无人机。
面向民用消费市场,必须攻克批量化生产这个难题。“我们的全固态推进系统不像传统推进系统存在空腔,是一种集成性很高的模块,能使生产工艺简单化,适用于批量制造,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实测5000米水深环境仍可靠运行。”魏建仓介绍。这种智能水下无人机采用丝旋翼式垂直推进器,结合水平推进器可以实现全自由度的运动,自适应控制方式使其在复杂水况下也能完成检测工作。它还能搭载机械手、声纳、水质传感器、超声测厚仪、激光成像仪、水下定位等,以适应水下不同任务需求。
快速生长的多元应用空间
纪源资本合伙人于立峰今年1月在参观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时,特别留意了水下智能设备,并没有看到民用领域“漂亮、优质”的产品。“过去,我们对水下装备的印象都是大、粗笨,但我国这款自主研发的水下无人机,却让我们看到了原来水下设备也能如此智能、漂亮,可以带回家。”
“高科技的创新会产生大量实际的应用。”这是这位资深投资人的一个深切感悟。“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水下装备是针对企业端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会创造出服务于个人的新的市场需求,无人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坚信水下无人机也一定会打开一个巨大的市场。鉴于此,我们毫不犹豫地成为投资者。”于立峰说。
大门开启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深之蓝的先期产品“江豚”——一款能够灵活搭载配置的缆控水下机器人,可用于水产养殖、水下打捞、堤坝维护、港湾监视和舰艇维护等,目前已经应用于浙江、福建等地的大型养殖场。更加智能化的“白鲨”系列水下无人机,拥有“企业级”专业应用平台与“个人级”娱乐应用平台,能够广泛应用于水下娱乐探索、水下拍摄、管道检查、危险区域调查、水下取证等领域。
只见“白鲨”在水中和一只大海龟“嬉戏”着。它时而绕着海龟转圈,时而安静不动,海龟还对这个新朋友送上一“吻”。这一幕已经真实地发生在天津某水族馆内。表面上是“白鲨”和海龟玩,实际上是手握控制终端的体验者在跟海龟互动。“人们可以通过电脑屏幕或者VR眼镜,由‘白鲨’带着在海底自由穿梭,追逐感兴趣的海底生物。在水族馆内,依靠数据库、图像识别等技术,可实现通过‘白鲨’看到哪条鱼,在屏幕上就显示出这条鱼是什么鱼,介绍相关知识。”魏建仓说。
对于打开应用市场,魏建仓有着清晰规划:“我们最终会实现从产品到综合服务的转型,打造水下机器人生态,建立服务团队,提供数据、总体方案等。”
水下机器人创新将迎大舞台
“对海底探测开发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样是声学设备,一样是声学设备的载体。”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李海森说,声波是目前水中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远距离探测多以声学探测仪器(各种声纳)为核心。以往,声学探测仪器多采用船载式安装方式,虽然可以获得船上的便利条件,但是很多情况下,为了更好获取目标信息,则需要尽可能地接近水下目标。
“有了深之蓝研发的这种国产水下机器人产品,我们就可以用它搭载国产声学设备,让观测、搜救等工作更有自主性。它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和批量生产的海洋探测高新技术产品。”李海森说。
“魏建仓团队不是在研究一个样品,而是做出了一个产品。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少了水下和水上的无人机就无法走向深蓝。”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联盟秘书长陈晓东说。在他看来,相比陆地上产品,水下机器人的研发难度更大,存在材料、通信、结构设计、防水、抗压等一系列问题。“一般人可能潜水10米就会头疼不适。如果在100米甚至上千米的水下有无人装备来保护、观测我们的海洋,探索海底世界,将更多海底知识传递给孩子们,这是多么可爱、可敬的事情。”陈晓东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0057台/套,实现了47%的高速增长。这并不是一个单月的现象,今年前5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0.4%。然而,工业机器人增速背后折射的问题是:高技能人才的缺失。
01产业前景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工业4.0智能工厂时代。工业机器人产业以极快的速度发展,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仍会呈现大幅的增长。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工业机器人的年总产量72426套,同比增长34.4%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就将突破8万台。而到了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超越15万台,将继续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的强劲驱动力。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力成本也不断攀升,当前我国城镇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对比十年前增长了4~5倍。因此,不少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发展,用工业机器人来提高产业附加值、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政策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并出台了相关产业规划指导,进一步明确我国未来将以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途径。
而深圳是全国机器人行业最重要的市场,产值规模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深圳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在国内外机器人市场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深圳市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整体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02人才缺口
据不完全测算,目前仅仅在长三角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有6000多家,人才缺口达5万人左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毕亚雷说:“企业不仅需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化维护等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预计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将近十万,而根据工信部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相应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系统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等应用人才需求量将达到20万左右。
由于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刚刚兴起,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线维护、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
“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因此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和人才荒问题异常突出。”毕亚雷指出。
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机器人协会联合启秀教育科技集团、中科创客学院适时推出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项目,希望能够依托这些单位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运用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为企业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03标准出台
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项目主要针对广大二、三本,高职院校,技术类院校及行业在职人员提供机器人应用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工艺设计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等岗位的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服务。
经过立项研究论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与中科院深圳先研院合作,联合开发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考试标准,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发工业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训考核大纲和培训教材,并建立了相关人才数据系统。
培训考核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吸收和借鉴了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及教材编写方面的经验,结合产业和行业的特点,为培训考核工作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使培训更加规范、科学,确保培训质量和水平。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职业研究室主任徐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将根据工业发展与机器人应用趋势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提供培训的技术支持。”她还特意强调,该培养项目制定的标准仅限于工业机器人行业领域,并不代表国家标准。
工业机器人工程师首次有了标准可依,受到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深圳市泰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国内表面处理机器人龙头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谭维佳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大、培训周期长、行业内部挖角现象严重,不利于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加大对工业机器人工程师的专业培训,可以为企业节约大笔的培训费用,有助于加快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本文由大比特资讯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