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鱼技术大全 鱼苗养殖方法和技术?

[更新]
·
·
分类:林业园林
1296 阅读

鱼塘养鱼技术大全

鱼苗养殖方法和技术?

鱼苗养殖方法和技术?

一,鱼苗培养池的要求
培养鱼苗的鱼塘,要求水源良好,排灌方便,背风向阳。面积在2~5亩,水深在1~1.5m为宜,ph值在7.5~8.5之间。池塘底部平坦,并保证不漏水,池底淤泥保持在10~15mm,池边无杂草,池塘内无异物等。
在投放鱼苗前十天左右,应对鱼塘进行清塘消毒处理,对鱼塘进行清塘消毒,一般以生石灰为好。每亩需用生石灰75~100kg。清塘消毒时,在鱼塘的四周挖出若干个小坑,并将生石灰倒入小坑中,待其溶解后,趁热迅速全池均匀泼洒。
二,放养前的准备
刚孵出的鱼苗,主要靠吸收卵黄维持生命,在其具有采食能力后,由于其采食器官,消化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他们只能采食水体中的轮虫。随后再慢慢采食其它的浮游生物。由此可见,轮虫是各种鱼苗的开口饲料。而池塘中轮虫的数量,则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等。
轮虫是一种低等的浮游动物,一般通过对池塘进行肥水,就能获得。实践证明,对池塘施肥后七天左右,池塘的轮虫数量就达到高峰期,这时最适合于鱼苗的投放。因此,在鱼苗投放前七天,应对鱼塘施肥,以培养轮虫。
施肥一般以施用农家肥为好,每亩需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00~200Kg。当然也可施用化肥,如每亩施用3~5kg尿素,以及3~5kg过磷酸钙等。
三,鱼苗放养
放养的鱼苗,一般要求鱼苗的卵黄已经吸收完毕,具有平游能力时才能进行。每亩可放养10~20万尾。
放养前,可在池塘中设立一个网箱。先将装鱼苗的袋子,放入池塘中约十五分钟左右,以便让鱼苗适应池塘的水温。然后将鱼苗放入网箱中,饲喂熟蛋黄。待鱼苗体内出现黄色的蛋黄时,证明鱼苗已经吃到了一定的食物,这时就可将鱼苗从网箱中放出,让其游入池塘了。
四,鱼苗的饲喂方法
首先,饲养鱼苗,可以完全靠肥水的方式来进行。肥水的方式可以采用,施用农家肥或者大草堆肥等方法来实现。#34施用农家肥#34以及#34大草堆肥#34养鱼苗。都需根据池塘水质的实际情况,适时添加农家肥或向鱼塘添加堆沤的青草。以保证池塘水质肥沃,天然饵料充足。
其次,是利用豆浆养殖鱼苗。即早中晚对鱼苗,各投喂一次豆浆,进行养殖的方法。事实上,豆浆不但可以被鱼苗直接釆食,也能被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利用,从而产生鱼苗的天然饵料,供鱼苗釆食利用。一般来讲,每亩地的鱼苗,每天需要3~5公斤的黄豆磨成的豆浆,并且随着鱼苗的增长,应逐渐增加豆浆的投喂量。
当然,不管通过何种方法养殖鱼苗,都可以适当的添加人工饲料,以补充鱼苗生长发育所需。添加的人工饲料,早期以熟黄、蚕蛹粉,后期以面粉、粉状人工配合饲料等为主。
五,鱼苗养殖的管理
鱼苗养殖也应坚持早晚巡塘,以便发现鱼塘有浮头现象,以及鱼苗有无疾病等问题,好及时针对性解决。在巡塘的过程中,还应清除池中的蛙卵,池塘边的杂草,水中的杂物等。
平时也应根据鱼苗的活动情况,池塘的水质条件等,适时添加饲料,或者增加肥料等措施,以保证鱼苗的健康生长。
养殖约十天过后,就应对鱼塘中的鱼苗,进行拉网锻炼。拉网锻炼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鱼体运动能力,促进其消化、排泄,以及提高其生存适应能力等。当然,拉网的过程中,还能起消除野杂鱼,观察鱼苗生长情况,以及了解水体中水生昆虫的情况等。
六,鱼苗出塘
一般来讲,鱼苗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规格就可以达到寸片左右了。由于鱼苗的生长,池塘肯定就有点拥挤了。这时就可以将部分鱼苗移出,或者将鱼苗移入新的鱼塘,进行下一阶段的饲养了。

家里的鱼塘养鱼,要怎么合理搭配?

在淡水养殖中,不同品种、规格的鱼类,合理搭配放养,不但能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以及各种资源,从而发挥水体最大潜能;而且还能使搭配品种之间相互补益。从而降低我们的养殖成本,并且提高鱼塘产量,使鱼塘养殖综合效益最大化。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很多的经典搭配方法,使他们养殖效益得到了最大化。但是在这里,我并不向题主以及大家推荐,怕对大家形成误导。因为,每一个经典的搭配,可能看起来很合理,而且别人执行效果也很好,但是,这是基于别人的养殖条件,养殖水平等客观因素之上的。
说白了,如果自己的池塘条件,技术水平等,达不到别人的条件(或者和别人不同),却在搭配放养时,依葫芦画瓢,照搬别人的模式,显然就不行,而且还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那我们具体该如何搭配放养呢?我想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我们要对鱼塘条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比如水深、水源、辅助设施等情况。而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就有利于我们确定放养的数量,品种等,以及根据预后产量,来确定放养量等。
第二,要考虑到放养的品种,能够利用我们的各种资源,这样能降低我们的养殖成本。比如我们有青草资源,则可以考虑以草鱼养殖为主。有螺蚌资源,则可考虑大力发展养殖青鱼等。
第三,要考虑到品种搭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比如搭配品种中,应有上层的白鲢,中层的花鲢,草鱼,以及底层的青鱼、鲫鱼等。
第四,放养的搭配,也要考虑充分利用水体的天然饵料资源,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关系,说白了,既要放吃食性的鱼类(如草、青鱼等),又要放滤食性的鱼类(鲢、鳙鱼等),还要放杂食性的鱼类(鲤、鲫鱼等)。
第五,搭配放养的数量以及品种,还应根据我们的实际需求,自身具情况,进行选择或搭配。其实这一点我认为是重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如果你有一个鱼塘,但根本没有时间去管理。那么谈什么合理搭配之类,就毫无意义了。说白了,如果是这种情况,你的鱼塘随便放点鲢鳙、鲫鱼之类的品种就可以了。
事实上,合理的搭配,肯定还需要考虑很多的问题。比如当地的气温条件,是否进行轮捕,甚至是当地市场,对淡水鱼的消费习惯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鉴于上述原因,我肯定就不能凭空胡乱的给出一个具体方案了。一句话,合理的搭配一定是适合池塘条件,养殖水平等具体情况的,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照搬套用。